彝族人使用的骨灰盒有什么不同

2025-08-21

彝族并没有“汉族那种长方体骨灰盒”的概念,他们把骨灰重新装入一种“祖灵筒”(彝语“马都”或“撮毕”)中,形状、材质和象征意义都与常见骨灰盒完全不同。

对比维度彝族祖灵筒(骨灰容器)汉族常见骨灰盒

形状①凉山:竹筒外包白羊毛,缠红线,插木棒,做成“马都”灵牌;②滇中:陶质套罐(大罐套小罐),鼓腹直口,高约30–60 cm;③丘北僰人:樱桃木凿空的圆木祖棺,直径16–25 cm,两端削尖。长方体或圆柱体“盒子”

材质竹、羊毛、线、木、陶、铜鼓(个别贵族)陶瓷、玉石、木、金属

安放位置①先供于幼子家屋梁下神位;②三年后举行“送灵”仪式,送入深山岩洞或悬崖洞穴,不再取回公墓墓穴或骨灰堂格位

象征意义①“马都”是灵魂依附物,而非骨灰储藏器;②祖灵筒象征祖先“沿迁徙路线返回祖地”;③洞穴葬体现“灵魂升天、脱离大地”保存骨灰、入土为安

考古实例云南弥勒、腾冲出土的彝族火葬罐群:套罐结构、刻有彝族十月太阳历十兽纹、彝-梵混合文字—

一句话总结

彝族人把火化后的骨灰(或骨片)装进竹筒羊毛灵牌、陶套罐或圆木祖棺里,几年后举行仪式送进山洞或悬崖,让灵魂归祖,而非长期埋在地下——这和汉族“永久保存骨灰”的骨灰盒理念完全不同。

阅读3
分享